“隔夜披萨还能吃吗?”这个问题,芝加哥的微生物学家尼古拉斯·艾彻(Nicholas Aicher)用一场实测给出了答案——而结果,可能会让你从此对外卖披萨多看两眼。

在他拥有近50万粉丝的TikTok账号上,艾彻发布了一段实验视频,展示了他对一份外卖披萨进行细菌检测的全过程。视频中,他用棉签分别采集了刚买回来的半芝士、半意大利香肠披萨的样本,并将其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。第二天,他又对隔夜披萨进行了同样的操作。

几天后,培养结果出炉:新鲜的芝士片几乎“干净得发光”,而新鲜的香肠片却布满细菌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隔夜的芝士片虽然有些“脏”,但隔夜的香肠片反而比新鲜的还干净。艾彻本人也表示,这个结果他也解释不了,只能说“细菌的世界太神秘”。

评论区却一片“我照吃不误”的态度。有网友表示:“我不管,我还是要吃。”也有人科普:“香肠咸度高,细菌不爱。”还有人调侃:“是不是香肠的油脂吸引了细菌?但我还是会吃隔夜披萨,谁管它。”

这不是艾彻第一次挑战我们的“饮食安全感”。他还做过一个关于“五秒法则”的实验——你知道的,就是那个“食物掉地上只要五秒内捡起来就还能吃”的都市传说。

这次他没用食物,而是直接把培养皿放在地上,分别放置1秒、5秒、10秒、20秒、30秒和60秒。结果显示:哪怕只放1秒,培养皿上也长出了白色细菌斑点。五秒和一分钟的细菌量几乎一样,彻底打脸“五秒法则”。

艾彻的实验虽然看起来像“吓唬人”,但其实是在提醒我们: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害的小习惯,可能早就被细菌盯上了。尤其是外卖和隔夜食物,虽然方便,但卫生隐患不容忽视。

从Z世代的视角来看,我们追求效率和自由,但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生活质量。不是说要活得战战兢兢,但至少要知道自己在吃什么、怎么吃才安心。艾彻的实验不是为了制造焦虑,而是让我们在“吃得爽”和“吃得安全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
所以,下次再想吃隔夜披萨的时候,别忘了放冰箱、加热透,别直接从纸盒里拿出来就开吃。毕竟,细菌不讲五秒法则,它们只讲“你给我机会,我就长”。

作者 快讯雷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