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14日,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食堂推出清蒸螃蟹,每只售价8.8元,重量约三两,消息一出立刻在校园和网络炸开锅。当天中午,韵苑食堂一楼螃蟹窗口前已排起长队,销售时间固定在午餐11:50和晚餐17:30,每人每餐限购两只,售完即止。
记者联系校方了解到,此次售卖螃蟹是为了满足师生需求,让大家在校园里就能吃到物美价廉的时令美食。韵苑食堂工作人员表示,每餐大约供应500只螃蟹,学校不赚差价,进货价多少就卖多少,“我们是服务学生,不是营利单位”。目前仅面向校内师生,不对外销售。
工作人员透露,推出螃蟹是回应师生呼声,预计至少售卖半个月,如果后续还有货且需求持续,可能延长时间。由于蒸螃蟹工序复杂,必须在完成其他餐食后才能开始,所以销售时间固定在两个时段。第一天购买人数众多,建议想吃的同学提前到场,“今天11点来肯定能买到,以后可能会更平稳”。
不仅华中科技大学,今年11月浙江大学、宁波大学、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也陆续推出低价螃蟹,掀起一波“校园螃蟹热”。这种“校园限定美食”不仅满足味蕾,更带来一种生活仪式感,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中找到小确幸。
不过,这场螃蟹热潮也引发讨论:高校食堂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和供应稳定的同时,持续推出高性价比的特色餐?是否可以引入预约系统或分时段取餐,减少排队焦虑?
这次事件折射出一个趋势:校园餐饮不再只是“吃饱”,而是追求体验和情绪价值。对年轻人来说,排队买螃蟹不仅是为了美食,更是一种社交和生活态度。有人调侃,“这才是反内卷的正确打开方式,排队吃蟹比卷图书馆更快乐”。
你怎么看这种校园美食潮?如果你在现场,会选择提前排队,还是等下一次“蟹”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