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8月8日,加拿大布雷沃特岛(Brevoort Island)发生一起令人后怕的悲剧:34岁的克里斯托弗·贝斯特(Christopher Best),来自拉布拉多(Labrador),在工作仅两天后因拍摄北极熊而丧命。

贝斯特当时在一个北极雷达站工作,主要负责燃料罐清理,等待安全许可期间临时顶岗。他曾拍到一只巨大的北极熊,并上传照片到社交平台,还特意请野生动物监控员在熊出现时通知他,以便拍摄更多照片。

事发当天,贝斯特在班次结束后接到提醒:有熊在外面。他走出安全门,绕到建筑侧面,认为自己与熊保持了足够距离。然而,他没有发现另一只北极熊正潜伏在附近。监控视频显示,第二只熊突然切断他的退路并猛扑过来,第一只熊随后加入攻击。

现场一名员工目睹惨状,急喊要枪,但未找到武器,只能跑去找野生动物监控员。监控员用12号霰弹枪(约18.5毫米)发射非致命驱熊弹,短暂吓退两只熊,但其中一只再次回头,最终被迫击毙。贝斯特的遗体随后被抬上卡车,另一名持枪员工赶到现场警戒。

调查报告指出,贝斯特接受过部分北极熊防护培训,但课程文件不完整。其母亲谢莉·考克斯(Shelly Cox)痛心表示,如果现场有围栏、感应报警器等措施,悲剧或许能避免。报告建议改进安全政策,包括安装广播系统、实时通报熊出没情况,以及要求员工夜间外出必须获得主管批准,甚至考虑围栏隔离。

据公司介绍,过去70年,无论是该项目还是前身“DEW防线”,从未发生过熊袭击致死事件。公司声明称,深切关心员工安全,等待政府最终报告后再作回应。

这起事件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更暴露出极端环境下安全管理的漏洞。对于企业来说,风险防控不能停留在纸面,尤其在北极这样的高危区域,围栏、感应器、武器储备都应成为标配。对于个人而言,冒险拍摄固然追求体验,但生命安全永远是底线。

这件事让人反思:在社交媒体时代,很多人为了“拍到最酷的画面”忽视风险,甚至挑战警告标志。可现实告诉我们,野生动物不是滤镜下的萌宠,而是生存本能的掠食者。安全意识,才是真正的“硬核”。

如果换成你,面对北极熊,是拍照还是保命?

作者 快讯雷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