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武汉地铁2号线王家墩东站发生了一幕让人心跳加速的突发事件。一名女乘客刚下车,缓慢走到站厅客服中心,声音颤抖地说:“我很难受……喘不上气……”
客服人员杨尚奇立刻反应,推来轮椅让她坐下,并通过手持台呼叫值班站长张佩玉。几分钟后,张佩玉赶到现场,眼前的画面让人揪心:乘客瘫坐在轮椅上,面色苍白、呼吸急促、全身颤抖。
经过快速询问,情况逐渐清晰:她当天吃过午饭,没有基础疾病,但在地铁上突然出现手脚发麻、心慌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。进一步了解后,发现她当天工作压力很大,下班时非常疲惫。
张佩玉判断,这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——一种因过度换气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过低的急症。没有专业设备怎么办?她果断喊:“快找个塑料袋或干净白纸!”
杨尚奇迅速拿来白纸,张佩玉一手托住乘客头部,一手将白纸折成筒状,轻轻罩住她的口鼻,引导她慢慢呼吸,帮助回吸二氧化碳。旁边家属也加入,轻轻按摩,缓解紧张情绪。
仅仅两个呼吸周期,乘客症状明显缓解。随后,张佩玉换用干净塑料袋继续操作,直到她呼吸平稳、面色恢复红润、肢体恢复知觉。傍晚6点30分,在工作人员和家属陪同下,她终于安全离开车站,准备回家休息。
这场救援,真的让人后怕。谁能想到,下班路上,一场看似普通的“喘不上气”,竟可能危及生命?更让人感慨的是,地铁员工的冷静和专业,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应急处理。
但这件事也敲响了警钟:呼吸性碱中毒,很多时候和心理压力、过度焦虑有关。我们这一代人,天天被工作、生活压得喘不过气,身体和情绪的边界越来越模糊。别等到崩溃才意识到,健康比KPI重要,命比deadline值钱。
建议大家:
- 如果出现胸闷、手脚麻木、呼吸急促,先停下来,慢慢调整呼吸,不要硬撑。
- 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,比如回吸二氧化碳的方法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- 更重要的是,别让压力成为隐形杀手,工作再卷,也别卷掉自己的命。
说真的,这事让我想到一句话:成年人的崩溃,往往从一口气开始。你觉得,地铁这种公共场所,是否应该普及更多急救知识?还是我们自己该先学会“自救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