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不是电影情节,而是真实发生在深圳南山医院的一场生死拉锯战。10月20日凌晨,57岁的高志成(化名)在工地忙碌一夜后,口渴难耐,顺手拿起桌角的“饮料瓶”,仰头喝下大半瓶液体。可这瓶“水”,其实是几天前他随手装进去的大理石抛光剂——一种含氟硅酸盐和氢氟酸的强腐蚀性化学品。灼烧感瞬间袭遍喉咙,毒物开始在体内掀起风暴。
送到医院时,他已休克,血压低到59/34mmHg,血钙掉到离子钙0.60mmol/L,伴随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多器官损伤。更惊险的是,入院后短短7小时,他经历了26次心跳骤停,平均每16分钟就要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一次。医疗团队拼尽全力,电除颤、心肺复苏、抗心律失常药物轮番上阵,仍无法稳定心脏。最终,医生果断启动VA-ECMO,为他替代濒临崩溃的心肺功能。
这台“生命支持机器”陪伴了他4天,期间团队精准调控血流动力学、抗凝、灌注指标,避免了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。10月29日,他成功撤机,11月2日康复出院,神经系统无明显后遗症,堪称医学奇迹。
这场事故背后,暴露出一个让人后怕的现实:生活中,很多人习惯把化学品倒进饮料瓶,图方便,却忽视了致命风险。南山医院提醒,家庭必须做到“瓶瓶罐罐”分明,清洁剂、抛光剂等化学品要用原装容器,远离食品饮料,使用后拧紧瓶盖,放在儿童和老人够不到的地方。
说实话,这事真的让人心里一紧。我们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,但一个随手的习惯,就可能让家人陷入生死边缘。Z世代的我们,天天喊“安全感”,可安全感不是靠口号,是靠细节。别让“图省事”变成“要命事”,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负责。
你觉得,这种“误服”悲剧为什么总在发生?是安全意识太低,还是生活习惯太随意?如果你家里也有类似情况,会怎么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