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在社交平台X上疯传的视频,把一场“空中遮光板大战”推上了热搜。事情发生在一架未公开航班上,一名成年男性乘客在观看电影《女巫也疯狂2》(Hocus Pocus 2)时,遭遇了来自后排一位约4岁小孩的“干扰攻击”——小孩不断伸手试图拉起他的遮光板。

视频中,男子多次将遮光板拉下,小孩则不甘示弱地继续抬起,双方陷入一场“拉锯战”。最终,男子用手死死按住遮光板,阻止小孩继续操作。更离谱的是,小孩随后竟然伸手越过座椅,直接遮住男子的屏幕,仿佛在“报复”对方不让他看窗外。

这段视频引发网友激烈讨论,评论区瞬间变成“空中道德法庭”。不少人站在男子一边,认为这是典型的“熊孩子+失职家长”组合。有网友怒斥:“赶紧叫空乘来管管这对母子!”也有人质疑:“前面不是还有窗户吗?干嘛非要抢人家的?”

但也有不少人为小孩发声,认为男子太冷漠:“小孩难得坐飞机,就让他看看窗外的世界吧。”甚至有人调侃:“坐窗边还拉遮光板的人,应该拉入禁飞名单。”

面对争议,航空博主加里·莱夫(Gary Leff)站队男子,表示根据基本飞行礼仪,“谁坐窗边,谁就拥有遮光板的控制权”。他建议,如果遇到类似情况,乘客可以先礼貌沟通,再寻求空乘协助。但他也批评男子不该“隔着座椅和小孩硬刚”。

不过,遮光板控制权也不是绝对的。根据航空规定,起飞和降落阶段遮光板需保持开启,以便乘客视觉适应,提升紧急疏散效率。而在长途夜航中,空乘也可能要求关闭遮光板,方便乘客休息。

这场“遮光板之争”其实折射出更深层的公共空间礼仪问题。在密闭的机舱里,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舒适,但舒适的边界在哪里?是孩子的好奇心重要,还是成年人的观影体验更优先?或许,真正的答案不是“谁对谁错”,而是“如何互相体谅”。

对航空公司而言,这类冲突也提醒他们:是否该在登机前加强乘客礼仪教育?是否能在座椅设计上增加遮光板控制提示?而对我们每一个乘客来说,或许也该重新思考:在共享空间里,如何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“邻座”。

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遮光板拉扯,而是一场关于边界、尊重与共处的社会小考。在高空之上,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“好好飞行”。

作者 快讯雷达